2024年12月16日,CCTV-2《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了我国目前最大的光伏废水零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污水处理项目。其中,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成为推动绿色能源普及的关键力量。光伏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其处理成效对于实现行业绿色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除氟是光伏废水处理的一大难点,含氟废水超标排放会对土壤和水体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然而,氟化物在废水中赋存形态多变,化学性质活泼,其准确检测与深度处理均面临巨大挑战。学环境功能材料与水污染控制研究团队在潘丙才教授、张炜铭教授与张孝林副教授等共同努力下,在废水氟化物形态分析与调控、毫纳结构除氟材料的创制与吨级量产、深度除氟集成工艺的开发与验证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相关成果已在光伏、集成电路、氟化工等高端制造业含氟废水深度处理领域获得推广应用,并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光伏废水零排放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污水处理项目于2024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每日回供中水水量51400吨,回供率达99.2%,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光伏废水零排放项目。
本次央视的报道肯定了团队在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循环利用方向的成绩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团队将以国家需求为己任,着力发挥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水处理材料与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努力为促进生态环境安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张孝林,现为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学环境学院分别获学士、博士学位。
张炜铭,现为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导,现任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生态环境部有机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江苏省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在学环境学院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数据驱动与污染控制、高效分离技术及原理、高级氧化技术及原理、生物强化技术及原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他是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他在《物理化学》、《环保科技创新与产业实践》等课程中担任主讲教师,培养了大量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生。此外,他在《环境科学 & 技术》等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申请并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潘丙才,现为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学环境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半岛.体育网址,教育部有毒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前沿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杰青、重点、国际合作、面上等)等;在PNAS、Nat Comm、Angew Chemie、Environ Sci Technol、Water Res、Adv Funct Mater、Nano Lett、《中国科学》系列等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NI期刊论文100多篇,论文总引用30000次、H指数92,2014年至今连续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逾160件半岛.体育综合,其中80多件专利已实现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