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州湾沿海湿地的芦苇荡中传来震旦鸦雀的清脆鸟鸣,引得摄影爱好者们“咔嚓、咔嚓”,奏响了生机盎然的春之序曲;而此时的东台条子泥湿地,灰斑鸻、鸬鹚、蛎鹬、白腰杓鹬、黑腹滨鹬等候鸟“先头部队”陆续飞抵,拉开了“春迁”的序幕……
鸟舞翩跹,见证海洋生态之变。“美丽精灵”自由嬉戏的背后,离不开江苏历时五年的入海排污口整治。“江苏省始终把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作为改善海洋环境质量的‘牛鼻子’,高标准推进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工作。”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海洋处处长常新风介绍。
2024年底,江苏在全国率先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近日,江苏印发《关于做好江苏省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推动建立责任明晰、设置合理、管理规范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为海洋生态安全筑牢坚实屏障。
江苏沿海地处黄海海域,包括南通、连云港、盐城3个设区市,拥有954公里海岸线万平方公里,沿海陆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
入海排污口一头连着海洋、一头连着陆地污染源,是污染物进入海洋的最后一道“闸口”。入海排污口虽小半岛.体育最新,却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
2019年,一场“拉网式排查”在江苏沿海三市展开——22架无人机升空,飞行航测2500平方公里,获取像片14.9万张;40组排查人员驱车16万公里,现场拍摄照片4万余张。通过“无人机航空摄影+卫星遥感+人工勘察”等组合拳,对沿海区域展开“地毯式扫描”,并对每一处疑似排口都采用县、市、省复核模式,逐一现场踏勘,保证入海排污口的排查质量和应查尽查。
按照生态环境部渤海地区排查模式,江苏编制印发《江苏省入海排污口专项排查工作方案》,制定《江苏省入海排污口专项排查工作手册》。一系列技术规范先后出台,全省入海排污口排查工作完成,江苏成为环渤海省外最早完成入海排污口全面排查的省份。
排查只是第一步。2020年,江苏编制印发《全省入海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工作方案》,全面启动入海排污口监测溯源工作,一场更加精细的“战役”打响。
江苏坚持“监溯同步”“有口皆溯”,详细记录入海排污口责任主体、排放情况、受纳水体情况、管道连接关系等信息,切实查清入海排污口“谁在排、排什么”及废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为客观反映入海排污口水质情况,根据各类型排口的性质,参考相关行业或领域排放标准,因类制宜确定除流量、pH、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总氮等常规监测因子外的其他特征因子,确保体现各类型排污口的水质特征;为确保监测溯源数据质量,对排口监测数据,不仅要填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数据,还要上传带CMA的监测报告,做到相互印证;对溯源数据,要求查清所有排污主体,记录排污责任主体信息和入海排污口信息。
污染源头被逐一“揪出”。至2021年,全省入海排污口监测溯源工作全部完成,为后期开展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打下坚实基础。
山海相连、碧水金沙、群礁嶙峋,“中国十大美丽海岛”之一的连岛在春季上演着独特的山海风情。日前,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和美丽海湾名单,江苏连云港“连岛-港口区”成功上榜。
这并非偶然。2024年,连云港全年近岸海域海水优良面积比例为97.4%,连续7年位列全省第一。12条入海河流“一河一策”实施总氮治理与管控,398个入海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
事实上,自2020年江苏制定《江苏省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技术指南(试行)》起,沿海地区相继制定出台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在排查、监测、溯源的基础上,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的要求,“一口一策”整治入海排污口。
统筹兼顾、分类整治。对于整治过程中,不同类型排污口的整治典型培养,江苏进行了深入探索。例如,在超标排口较为集中的区域,通过雨水管末端建设观察井、增加排放前水质监控、安装即时控污截污设施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整治绝不是简单的“一堵了之”。结合“三池两坝”、尾水综合利用等海水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江苏开展海水养殖排污口分类整治,指导养殖主体科学设置入海排污口,清理合并散排口,统一收集处理养殖尾水,设置统一的排污口,严防直排入河入海;结合老镇区改造、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河道水质提升工程,江苏将排污口整治工作与入海河流整治工作相结合,实施河道整治工程,并将排污口整治范围向上游扩大,切实解决排污口超标问题。
“把‘排污口—管网—污染源头—责任主体’视为一个整体,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能力提升半岛.体育全站、环境综合治理等进行统筹考虑,实行标本兼治、源头治理。”常新风说。
建立入海排污口信息管理平台——对每个入海排污口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实现入海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信息全过程管理。以“组长—县区—市局—省厅”四级审核制度,强化入海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工作信息审查关口,定期对系统填报信息进行抽查和现地复核,加强跟踪检查,严格把控入海排污口系统填报信息质量。
建立健全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技术规范——先后制定出台《江苏省入海排污口专项排查技术规范》《江苏省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技术指南(试行)》《江苏省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分类、命名与编码、标识牌设置规则(试行)》等一系列技术规范,明确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进度安排和相关技术规范。
整治成效如何巩固?江苏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江苏省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给出答案——实现入海排污口全流程闭环监管。《通知》系统梳理了全省入海排污口分类、设置论证要求,明确了入海排污口五大监督管理重点,围绕入海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建设、登记备案、整治销号、监测监管、信息管理及公开等,均提出相应的监管要求。
“此次《通知》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入海排污口全链条治理管控体系,实现入海排污口设置、登记备案、整治销号、监测和监督检查全流程闭环监管。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对各地入海排污口监管工作的指导帮扶,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常新风说。
水清滩净、人海和谐。从“拉网式排查”到“长效化监管”,江苏以入海排污口整治为切入点,书写了海洋生态治理的“江苏样本”。这片海正以更美丽的姿态,迎接每一个崭新的春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